上平辰峰寺沿革誌
序
天地大哉,七政精革,重濁下凝宇宙成乾坤二儀,配山川之靈氣,所謂天然造就,淵源之根也。
地上有山龍(脈)之構結,受七政之精結,成山靈結穴,受胎地石元,始生存物體至所,觀音菩薩,藉地石精結得此石像為石觀音出土普渡眾生。
一、石觀音由來
上平村前名崁頂莊,台灣光復初年,林富期先生改為上平村;據傳說於清乾隆四年歲次己未,由本村後面(東方)山,現在觀音山,是年寒冬季節子刻之夜,在山頂上時常有火光閃閃、鑼鼓聲連夜,恰似千軍萬馬奔騰,此情此景,鄰近各莊人士,甚感疑惑,次日前往山上觀查其實,只見滿山草木欉生,無發現可疑之物,可能是靈蹟之兆也。
時過乾隆五年歲次庚申,在本山西北面(現在竹林寺之右側如圖)山脈上,有新庄人士前往堪地做風水,並擇於(本)三月廿日辰時開工建造,(庚辰年、庚辰月、庚申日、庚辰時,天干一清,地支三合),開挖金井(埋設金罐處)至一尺餘時,忽然地裡一團火沖天,同時浮現一尊恰似人形石像,繼績挖掘時,其左右又出現兩尊類似神像石頭大小一樣,再開挖時瞬間消失,餘現存本尊石觀音,此石真奇,全山之石均為黑褐色,唯獨此石黃金色又硬,「此石高三尺六寸,座腳二尺六寸,胸寬一尺六寸」,現安座於本寺下樓內殿。
當時挖到此石像時,觀看乃似人座著樣子,無動搖恰似老伯公,經傳揚下去,四處多人參觀,議論紛紛,是何方神聖,再商議之下,以憑筶為證,結果,三筶雙筶乃石觀音之顯世,於是大家合力扛下山,當時有新庄人士駕著新牛車前來搬運,搬上車上起行時,忽然車輪折損,無法行使,又有月眉庄人士,用新大繩綑綁扛起時大繩斷掉,無法搬運,崁頂庄(上平村)人士只用普通繩子,不甚費力氣就抬下山,往本村之東南方約半里路之田煙(本村東方約六里)就無法行動,即在此處建立第一基源,此乃本村民之福,是日庄民合力以簡陋方式興建廟宇(屋頂蓋茅草),寺名因供奉石觀音,廟宇在本庄之東南方,現在觀音山屬本村東南八卦內廿四山之辰山故命為辰峰寺,因此發現石觀音的山也稱觀音山。
二、本寺歷經重要史
辰峰寺成立後香火鼎盛神靈顯赫,廣結善緣,庇祐眾生
(1)在乾隆廿年歲次壬戍,六月乾旱庄民謀生不易,正困苦之時,忽然黑雲密佈,天際邊出現白兔好似人形,(經寺內證實此乃石觀音顯靈)即時降下甘雨,解決旱災,旱民為感恩,擇本年冬季宰豬殺羊叩謝神恩。
(2)乾隆卅九年歲次辛已,八月間本島遭超級颱風侵擊,損害嚴重,本鄉唯少許損失,也是菩薩庇祐。
(3)乾隆五十年歲次壬辰,本庄五穀豐旺,冬季建福醮感謝神恩。
(4)乾隆六十年歲次壬寅,天災地變,人心恐惶,天降冰雹,作物損害慘重, 有一天夜裡二、三更時刻廟宇屋頂上豪光燦爛,菩薩現靈,致使村民平安度過。
(5)嘉慶十三年歲次戍辰,冬末將入年關之際,位於東南方山腳下(現杉林東方附近)住有幾十戶人家,遭生番來偷襲,掠財,殺人此時石觀音顯身嚇走生番,居民看到此景,跪地叩謝恩,第二年逢過年之際,生番再來搜括,並用火箭射房屋,庄民只好遷離,後來此地人稱火燒庄。
(6)嘉慶廾五年歲次庚辰,夏天突然天降紅黑色之雨,致村民遭受無名瘟疫,人人叫苦連天,此時不知從何方來個郎中客携帶著白色藥粉,無條件施捨供村民塗用,使村民痊癒,此乃石觀音化身濟世,(本)冬下建醮叩謝神恩。
(7)道光卅年歲次庚戍七月,村東方(莎招埔山)出現夭孽作怪,呼風怪聲想爭本龍穴(地靈)於是大鬥石觀音,菩薩慈悲,勸善感化夭孽有二年餘,終使歸隱深山修正果,庄民方不受所悃之慮。
(8)咸豐七年歲次丁已,七八月間每天大雨連連,致農作物腐死,損失慘重,忽然天上打雷,片刻雨停轉晴,真可說不幸之大幸也。
(9)同治八年歲次己已仲春天久旱無雨,無法春耕,庄中人士商議之下,擇三月中旬夜,在本寺前設案桌,祈求降雨,是夜寅時降下甘露,解決水慌,此為菩薩顯靈,令庄民感恩不盡,同年冬未建火醮,酬謝神恩。
(10)光緒元年歲次乙亥仲秋生番時常出沒楠河(楓芽林)一帶用火箭投射,將寺廟燒毀,庄中人士提議遷移廟宇,最後以憑筶結果三筶雙筶,於是遷至現址(第二基源)此處以前乃清朝時公館(木造)空屋,沒有為公事,有眾信士朱阿二、張春金、林增昌等人士,建議在此處興建,於是用土磚台灣瓦建造之。完成後擇於(本)九月初四年時安座大殿。歲次乙亥年、丙戍月、丁卯日、丙午時,為三奇三合。
(11)光緒三年歲次丁丑出春,眾善男,信女們經商議結果,須尊奉觀音神像,並訂於(本)二月十九日前雕好神像,是日子時開光點眼。
歲次丁丑年、癸卯月、乙已日、丙子時,三奇三合。從此,辰峰寺殿內供奉石觀音、大觀音、二觀音、三觀音,福德正神牌舫。
(12)光緒年歲次癸未,八月間全島又遭颱風來擊作物及房舍損害極嚴重,所幸本境只有部份損失,真可說吾神庇祐。
(13)光緒廿一年歲次乙未,中日馬關條約,台灣人為對抗日本統治,因而發生達巴泥事件,當時江寶成君就蔭藏在觀音山後面,為此牽連許多庄民,菩薩護祐,所以無大事發生。
(14)光緒廿九年歲次庚辰,日本政府在台灣全境內收集神像燒毀,幸本寺觀音神像逃過此劫,(可能日本人也信仰觀音),現存本寺內哪吒太子神像,就是當時在燒化神像時,由林庚添先生看到此神像最小又希有少見,就順手拿入口袋裡,隱藏在家內,經一段時間,比較平靜後,送到本寺供奉。
(15)民國初年有庄中紳士,本庄若有生男(丁)者於每年二月十九日要做米糕 (每塊一台斤重)來敬奉菩薩,並於中午集餐,離去時每位會員送乙塊,然好景不長,光復後不久就解散了。
(16)民國廿年歲次辛未間因庄情不平安,石觀音藉乩童張阿隆先生為庄治病,解決難題,使庄民受益無窮。
(17)民國卅五年歲次丙戍,黃阿福先生發起學神乩登鸞救世,就在其家後堂,請旨恭奉關聖帝君牌像,並擇(本)九月十九日夜戍時奏表上蒼,憑筶由朱祿清先生以五筶為正乩生、黃順源先生三筶為副乩生、講述黃阿福先生、記錄生林新逵先生、朱金清先生,擇(本)九月廿日戍時開始練乩,夜夜不間斷,以砌盤木筆勤奮學習,揆半年餘時間,承蒙菩薩顯靈妙筆生輝,能施方濟世,一年後菩薩旨意遷回本寺,繼續登鸞闡教濟世,同時上天有旨命大觀音為本寺主席,二觀音為副主席,石觀音為總理,振興本寺風光,兩年後十一月十三日乩生往生,後由曾喜春先生為乩童。
(18)民國卅七年歲次戍子,此因本寺建築年久破舊屋頂漏水,經眾生提議重建,開會結果,除募款外,庄民有力出力,合力興建以紅磚牆蓋台灣瓦,此時石觀音有旨命林嶸貴先生為堂主、張連發先生、韓新德先生兩位為副堂主,並擇(本)三月初一辰時開工興建,「歲次戍子年、丙辰月、甲子戍辰雙三合」。
三、建廟過程
建廟過程中,雖然村民同心協力,無奈因經濟薄弱,生活清苦,此時經營米商林堂主,將私有白米大批出售,得款提供繼續興建廟宇,俟樂捐所得再行歸還,施工中神像暫時安置在副堂主韓新德祖堂內供奉,當時最難得是庄民團結精神,不分男女前往西邊楠梓仙溪(旗山溪)採集砂礫石,用牛車搬運,其負責人班長廖潤歟先生、副班長何輝雲先生,樑(柚木)及雕刻神像(樟木)是庄民在後山砍筏提供,以上種種真令人難於忘懷,神像雕刻聘請蔡漢水先生父子在本寺內工作,刻有三聖恩主(關聖帝君,孚佑帝君,司命真君)城隍爺、福德正神等,建築經一載餘方竣工。
是年十一月廿三日子時開光點眼,陞座大典,達成眾善男信女所願,不久因(朱)正乩生退出乩壇,為此事黃阿福先生、廖友丁先生等人士,再擇於民國四十五年歲次丙申八月十三日夜回到黃阿福先生後堂,再請旨練習神乩,當時指示正乩生黃秀先生、副乩生何輝雲先生,另一預備組憑筶正乩何永增先生十筶、副乩生林庚登先生五筶,記錄生朱珍清先生及林新貴先生,練乩有半年餘,搬回寺內夜夜繼續練習,經長時日,忽覺砂盤,本筆生輝,神靈顯赫,詩句祚章,開始闡教庄人,並施予濟世,深受廣大村民感恩,練乩約一載神乩告竣,紀錄生增加朱錦清先生。
四、歷任正副堂主與事蹟
林堂主嶸貴過世後,為正副堂主之事,眾議紛紛,經決議由眾信徒在神前憑筶決定,最多筶為堂主,次為副堂主,任期為三年,改選期訂於每任期最後一年八月初五夜在本寺內殿憑筶而定之。
第一任民國五十八年歲次已西八月五日夜憑筶選出,來祿清五筶、林春原三筶為正副堂主,民國五十九年購買目前活動中心地坪(前為林嶸貴先生米廠)。
第二任民國六十一年歲次壬子改選張連安四筶、林新奎三筶,為正副堂主,其間配合鄉公所公款興建活動中心下樓,次年廿日向上蒼請旨准於登鸞時,子刻辦理陰陽會話半年。
第三任民國六十四年歲次乙卯八月初五改選何彩雲、熊傳富為正副堂主,登鸞時記錄生吳炳清先生及朱錫華先生,民國六十六年正乩生黃秀生遷居磚子窰後,不再到本寺來服務,於是有第二組何永增為正乩生繼續登鸞闡教施予濟世迄今。
第四任民國六十七年歲次戍午八月初五改選張清榮、徐進乾為正副堂主,這幾年來廟宇內殿漏水,於是發起重建,經多次開會拆除舊廟,改建鋼筋凝土三層樓。
第五任民國七十年歲次辛西八月初五改選吳己雲、曾喜兆為正副堂主,籌組重建委員募款總計三百餘萬元,是年秋開工興建,歷經一年半完成堅固而堂皇廟宇,最上層恭奉 玉皇大天尊,二層恭奉 三聖恩主,周太將軍、張攻君、廖天君、柳天君、王天君、馬天君,下層恭奉 主席、副主席、總理石觀音、三觀音、哪吒太子、城隍爺、福德正神。
第六任民國七十三年歲次甲子八月初五日改選林宏明、曾喜有為正副堂主,為慶祝重建工程竣工,適逢甲子年,全省許多廟宇舉辦建大福醮,於是村民提議建大福醮,經數次開會,並請示主席許可,籌組建醮委員會,聯合鄰村廟宇盛大舉行,先進行募款共得一百廾萬元餘,並經會議決定由黃勢治先生出資最多給其父黃玉振先生為大總理、副大總理多名,分內、外殿守香火組、建設組、遊行組、厨房組等,由各組長負責,誦經人員,經主席指示請新竹新埔人士,在此一個月時間,全庄善男信女同心協力密切聯繫,各項業務進行順利,廿二日遊境由本寺出發經本村各路巷,再往月眉、莿仔寮、樂善堂休息午餐,再經月美返回本村,於上平國小旁甘蔗園轉壇,施放煙火,庄民大開宴席,宴請親朋好友,為歷年本鄉最大慶典,廿三日全部結束,請張鄉長文彥主持新廟落成剪彩,此次建大福醮結餘柒拾餘萬元,次年七十四年配合鄉公所補助款壹佰萬元,將活動中心及厨房增建。民國七十五年歲次丙寅舉辦第二次建大福醮,由曾喜春先生為大總理及數位副大總理,其過程與甲子年建大福醮類同,唯無鄰庄參加。
第七任民國七十六年歲次丁卯八月初五日改選由劉松琳、巫達桑為正副堂主,次年建鐘鼓樓,七十七年主席、副主席神像被偷走。
第八任民國七十六年歲次己已初八月初五日改選由鍾榮貴、鍾國榮為正副堂主,次年主席,副主席,三觀音神像重新雕刻。
第九任民國八十二年歲次癸西八月初五日改選由朱海堂、黃連安為正副堂主,是年建第三次福醮(完醮)由童讓忠先生為大總理、數位副大總理,建醮壇設在老人活動中心旁。
第十任民國八十五年歲次丙子八月初五日改選由張煥祥、尤福仁為正副堂主。
第十一任民國八十八年歲次己卯八月初五日改選由張逢財、林品得為正副堂主。
第十二任民國九十一年歲次壬午八月初五日改選由陳炳順、鍾振賢為正副堂主,正乩生何尚主、副乩生張煥祥,記錄生吳尚書、鍾瑞虎。
第十三任民國九十四年歲次乙酉八月初五日改選由朱柏龍、林品得為正副堂主。
第十四任民國九十七年歲次己丑八月初五日改選由黃裕展、林俊惠為正副堂主。
感 言
本寺沿革史,由於前正乩生何永增先生深感本寺自創廟迄今已有兩百餘年,其中廟宇由來、命名、建廟過程及發生種種事故,如無記載流傳後代,恐百年後本寺之經歷更迷惑,所以為求本寺經歷有所傳述,查訪前輩士紳耆老,他們以口傳方式,一代代口傳下來,經整理紀錄下來,由本人(林宏明先生)重新編製,供善男信女閱讀,並流傳下代,因本人學識淺薄,盡最大能力來完成,其中有未盡事宜或文辭錯用,敬請十方大德提出指正,不勝感荷。
本寺最難得可取之處,每次廟恭奉之神生日、祈新年福、還冬尾福,前一晚祭聖,次日在活動中心辦桌集餐(自由參加),本庄每戶繳兩佰元即可享受豐餐,主辦單位為本村每二鄰人為乙組,輪流辦理,由鄰長負責採購、煮食、安排桌數等工作,均為義務職,餘款繳交本寺基金會,上述情事唯有本辰峰寺才有,但願本庄此良好傳統風氣,永久繼續傳承下去。
主筆:何永增 編製:林宏明 校對:鍾瑞虎
民國99年2月2日
|